“后母戊”大方鼎:人類青銅文化的“中國樣本”-昆都侖區(qū)人民政府
本文約2900 字閱讀需要8 min人們常說的“大名鼎鼎”“一言九鼎”中,“鼎”字代表著顯赫、尊貴、盛大。以鼎為祭器或禮器的做法,源遠流長。據(jù)《墨子·耕柱》記載,早在夏啟之時,鼎已被作為祭器或神器。鼎也成為中國青銅時代的典型器物,曾長期被視為立...
http://wx.qlogo.cn/mmopen/Iv1icKsVvQ34Ge7iabrbl7wE3mPMibWb49X1ibYAXmLQU4bbmo07zepxAh9qNprev2Z656iagtfQicxGkAicAepTDxnTNTouyWhzZN0/64
亚洲第一网址在线观看,激情亚洲综合五月天,国产福利精品在线,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丝袜无码一区二区
閱讀需要 8?min
▲“后母戊”青銅方鼎及銘文。(中國國家博物館圖書資料部 供圖)
關注命名,強調青銅文化藝術價值
1975年6月24日的“中國歷史博物館歷史文物一級品登記表”顯示:登記號為Y279,名稱為“司母戊”鼎,質地為銅,時代為商,通耳高133厘米、長116厘米、寬79厘米。2022年,中國國家博物館紀念建館110周年之際,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最新解讀了“后母戊”青銅方鼎,以簡短的內容對過去的信息作了校正和補充。
世界很少有這樣一件文物的命名,引起如此多的關注。其背后是中國人對血脈親情文化、對家國情懷,以及對“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深刻關注。
青銅重器,彰顯“殷道復興”的盛世景觀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夏商周文明里,“祀”與“戎”乃國家頭等大事。
不同于西方國家長期是分離的政治傳統(tǒng),“殷道復興”盛世背景下,商代通過青銅器和甲骨文的祭祀來實現(xiàn)保家衛(wèi)國,家國一體開始成為中國人的價值觀選擇。由此,家國情懷源源不斷匯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形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綱常倫理。
工藝精湛,堪稱中國青銅時代鑄造技藝的標桿
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后母戊”大鼎重器,實乃史上罕見。因為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制作環(huán)節(jié)中,存在一系列高難的技術問題。
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發(fā)現(xiàn),“后母戊”青銅方鼎含銅84.77%、錫11.64%、鉛2.79%,與戰(zhàn)國時期成書的《考工記·筑氏》所記鼎的銅錫比例基本相符,從中可見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的內在傳承。
飽經(jīng)滄桑,卻未曾離開過故鄉(xiāng)
1939年,抗戰(zhàn)進入第八年,國難當頭、兵荒馬亂。3月,河南省安陽縣西北鄉(xiāng)武官村村民吳希增在吳培文的農(nóng)田中掘獲“司母戊”鼎。為防止日本人劫掠,吳希增和吳培文決定先將大鼎掩埋在吳培文自家院子的一個老水坑里。不經(jīng)意間,吳培文做起了國寶守護人。
【以上內容為專家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span>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