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飲如何走向了邊疆塞外?-昆都侖區(qū)人民政府
本文約3000 字閱讀需要8min唐代邊疆游牧民族日常飲食多為乳制品和肉制品,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很高,少食維生素含量高的蔬菜等食物。茶作為一種飲品,有降脂肪、促消化的功效?;佞X、吐蕃、南詔等邊疆少數民族與中原文化接觸過程中,各階層飲茶的風習逐漸普及,越來越依賴中原輸入的茶葉以滿足迅速...
http://wx.qlogo.cn/mmopen/Iv1icKsVvQ34Ge7iabrbl7wE3mPMibWb49X1ibYAXmLQU4bbmo07zepxAh9qNprev2Z656iagtfQicxGkAicAepTDxnTNTouyWhzZN0/64
亚洲第一网址在线观看,激情亚洲综合五月天,国产福利精品在线,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丝袜无码一区二区
閱讀需要 8 min
01
茶入回鶻:喜大普奔用名馬換茶而歸
《洛陽伽藍記》記載南朝大臣王肅奔仕北魏,帶去了飲茶的習慣,卻遭士子們嘲笑,這說明北魏之人已經了解茶,但在當時當地飲茶還是很罕見。隨著南北朝的融合特別是隋唐的統一,南方的飲茶風俗在北方得到廣泛傳播,《封氏聞見記》便有記載,靈巖寺僧人在坐禪時不能睡覺、不能吃晚飯,但是可以飲茶,后來無論何地僧人都攜帶茶,煮茶喝,最后飲茶成為了一種風習。
02
茶入吐蕃:和親與大量涌入的內地茶葉和茶具
唐貞觀八年(634年)松贊干布派使入長安,對唐文化進行觀摩,吐蕃大約此時方知有茶葉。李斌城認為西藏茶風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唐朝的和親政策,即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景龍四年金城公主嫁給贊普尺帶珠丹等,兩位公主入藏將茶帶入高原。1328年索南堅贊撰寫的《西藏王統計》印證了文成公主對茶在藏地傳播的貢獻:“茶亦自文成公主入藏土也?!边@條記錄出現得較早,很多學者都予以采信。
《漢藏史集》中記載了兩則與茶有關的故事傳說。一則講述都松莽布支原先體弱多病,一日偶然嘗了小鳥銜來的一種樹葉,頓覺得神清氣爽,便命心腹大臣四處尋找訪,后來在中原找到,大臣帶了一大捆回來,贊普將其煮飲,身體一天天好起來,于是將其作為上等保健之品,這便是茶。
03
茶入南詔:中土早期飲茶之風的“活化石”
茶向西南地區(qū)的傳播,在唐代以前就有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中提及西南地區(qū)茶葉的種植已經形成一定規(guī)模。陸羽《茶經》所記載的黔中道(貴州地區(qū))產茶區(qū)主要分布在思州、播州、費州、夷州,并且茶的品質較為上乘。唐代對黔中道(貴州地區(qū))內的少數民族同樣施行了羈縻政策,設置了五十個羈縻諸州。與這些州相互對照,我們發(fā)現這四個產茶區(qū)都不在羈縻之列,這客觀上說明唐代黔中道(貴州地區(qū))的茶葉種植主要分布在漢族聚集區(qū),少數民族居住地則較為少見。
作者簡介: